纵览全球知名大小菜市场,其中相当一部分已不仅仅是日常买卖之地,更成为城市历史文化热门“景点”,成为城区破茧更新的新名片……烟火气里有人家。
说起西雅图海边的派克市场,不少人知道第一家星巴克由此出发。然而,作为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农贸市场,它的故事并不止于此——
位于派克街上的派克市场,主打商品为海鲜,创建于年,迄今已过百岁。几十年前,这座古老的市场曾因城市重整计划面临被拆除的命运,为能留住它,市民历经8年努力终于成功。最终,藉由政府辅助与民间捐款,派克市场重新整修后开放。而今,这里已发展为旅游胜地,每年举办场商业活动,设立个农产品摊位。市场内外有形形色色的街头表演,不仅成了当地人流连之地,更吸引各方游客纷至沓来。
近年来,许多国外菜市场纷纷出现在旅游手册的第一页。现代都市生活中,当“买菜”与超市、电商挂钩日益紧密,不那么“现代”的菜市场却始终保有其位置——钢筋水泥中留一抹海水的腥、泥土的香、山野的岚。走进菜场,走进一座城市的“后厨房”,张望探看一些别样的过去与未来。
细读百年市场管窥风土与人情
匈牙利中央大菜市场以“古老”闻名。始建于年的它,是欧洲现存最大、历史最悠久、造型最华丽的哥特式“百年市场”。
人们都说,要了解一个城市的民生,最好的方式就是从城中传统集市开始。在这里,高高穹顶下,一声声赞美吆喝、一句句讨价还价,弥散着积淀百年的风土与人情,穿透岁月,最市井也最深邃。
中央大市场位于著名步行街瓦茨街与多瑙河上自由桥交界处,其外观庞大雄伟,看上去像一座火车站,可称城中最具代表性的地标建筑之一。大市场当年由匈牙利传奇建筑师萨姆·佩茨一手打造,20世纪90年代翻修重建,营业至今。
走进菜市场内部,钢筋铁架结构屋顶挑得极高,四面墙体上装有很多玻璃窗,让更多阳光照进来,空间显得宽敞而明亮。
菜市场共分为3层,一楼是肉菜市场,二楼三楼则是供人们休闲的咖啡厅和餐馆。除游客外,当地人也特别爱逛。
最热闹的莫过于一楼的肉菜市场区,特色商品众多。大市场中最受欢迎的本地特产当数匈牙利“萨拉米火腿肠”,这种源于意大利的食品自从19世纪中叶传入匈牙利后,就被发扬光大。当地人喜欢吃辣,许多摊位都有辣椒卖。商品介绍中标注数字,如“1:”。这代表一份辣椒,用倍的水稀释后,还能品出辣味来。
从一层往上,既可沿着古朴的木质楼梯拾级登高,也可搭乘现代化的电梯。较之楼下,楼上的商品更具有文化的味道。这里的小铺子出售具有民族风格的手工艺品,吸引境外游客光顾。
与中央大菜市场类似,位于斯德哥尔摩的东城食品交易大厅,其建筑本身属于瑞典文物保护对象。始建于年的它是城市最好的19世纪砖砌建筑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每个摊位前都保留着精美的原装木雕,十分古朴。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即便在卖蔬菜的摊位,也有排号器可供使用,方便“现代化排队”。由此,是否能管窥当地在社会公共规范中的某些特质呢?
突破传统认知造就城市新地标
如今,正有越来越多菜市场告别传统模式,与其他商业形态结合起来,构建为城市较大的市场综合建筑体。它们外部夺人眼球,以全新的姿态融入市民生活,并逐渐发展成为新的地标。
位于荷兰鹿特丹的缤纷菜市场,便是典型案例。相信吗?一个菜场,有自己的文创周边,从明信片到抱枕,还卖得不错。这一切要从8年前说起。
作为荷兰第二大城市,鹿特丹这个昔日全球第一大港口的辉煌,逐渐消逝。年建成开放的缤纷菜市场,便是代表这座城市重生的名片之一。
过去,整个荷兰的所有菜市场都是露天的,而且一周只营业一两天,每天只营业五六个小时便早早收摊。韦尼·马斯、雅各布·凡·里斯和娜莎莉·德·弗里斯三位设计师在设计这一荷兰首个室内菜市场的同时,也颠覆人们对菜市场的传统认知——
这座灰色的马蹄形拱廊建筑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鹿特丹市中心最大的停车场,它占据地下四层,拥有1个停车位;二是建筑两侧和顶部总面积达平方米的公寓。套房间面积从80至平方米不等,公寓共11层,许多房间都能望见这一建筑最令人震撼的第三个部分——室内菜市场。
行至拱廊抬头仰望,上方是面积超过平方米的巨幅壁画,阳光透过由多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组成的透明网格式单层玻璃幕墙,成为艺术的一部分。
这一巨幅壁画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室内彩绘,由艺术家阿诺·库内和艾丽斯·罗斯卡姆共同完成。画作《丰足的号角》是荷兰最大的艺术品。看似真实影像般逼真的画面,其实均由数码渲染而成。图案总像素高达亿,文件尺寸是惊人的gb。画面里的新鲜蔬果、面包、花卉在向荷兰黄金时代的静物油画致敬。而中间的太阳,呼应从拱形顶端窗户中透进的天光,也烘托出菜市场“丰足天堂”的氛围。同时,这一留白也为夜里的投影提供了白色幕布。这幅画作与马蹄形拱廊建筑,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标志性视觉要素,进而发展为众多文创周边的核心素材。
作为一座菜场,空有艺术性是远远不够的,在功能性方面,其中96个、每个20平方米的农产品摊位,15个食品店、8个餐馆,以及集市下层的超大型连锁超市,带来每天近2万人的客流。
一个小花絮是:菜市场选址在鹿特丹市中心,施工时人们在地下7米左右发现了一个存在于12世纪的名为“鹿特”的农场遗址。为此,菜市场中心的楼梯名为“时间楼梯”,布置着一个永久性展览,打造小型公共休憩空间的同时,展示着建设挖掘过程中发现的城市历史溯源,为这座未来主义功能性建筑留下根脉。
公共建筑设计成功,与环境的呼应是关键因素之一。鹿特丹缤纷菜市场建筑,看似风格前卫,然而当四顾而望,方圆百米全是“非典型建筑”——知名的立方楼、铅笔大楼,以及大工业风的城市图书馆等与之形成微妙的冲突与协调。
在西班牙,令圣卡特琳娜菜市场在设计界闻名遐迩的,是其包含67种颜色的彩色屋顶——共片彩色六角形瓷砖,每37块瓷砖组成一个大约1平方米的六角形色块。菜市场处于巴塞罗那欧洲现代艺术博物馆和毕加索博物馆等建筑的环绕中,色彩缤纷的曲面形屋顶,与周边建筑形成鲜明对比,却又和谐相生。
全球城市更新菜场的同题竞答
长久以来,在日常生活细枝末节最相关处,全球面临着城市更新的同题竞答——例如,当一地菜场无可避免地由盛转衰之际,如何进行场景更新及功能活化,推动其重新成为区域内充满吸引力的公共空间?
无论古今大小,城市中的菜市场,不仅在建筑设计上需要艺术性与功能性的协调,也是市场营销体系及节点的物理表达,涉及社会、管理和经济等多种因素。
巴塞罗那的博克里亚市场可谓历史悠久。据考证,13世纪便已存在的它,前身是猪肉市场,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巨大的食品综合市场,甚至被誉为“欧洲的菜篮子”。由于是卖肉起家,里面的数十家专门出售西班牙火腿和腌肉的熟食店,游人如织,别的不买,一条西班牙“国粹”级别的火腿(最著名的是黑橡木火腿)得扛回家。
包括博克里亚市场在内的所有巴塞罗那菜市场的经营管理,主要遵从公私合营的原则,具体是由政府、贸易商协会、摊位主三个主体构成。当地政府将菜市场的建设视作大型公共服务项目,贯彻“市场振兴邻里”的宗旨,把市场与停车场、地下物流系统的建设结合起来,同时提供法律咨询及财务审计服务,极大改善了市场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
过去几年内,当地市场改造共花费超过1亿欧元,主要资金来源是摊位租金、市场周边餐馆的捐赠和政府预算。由40个市场组成的当地体系中,绝大部分市场已完成大修。
统计数据表明:当地菜市场每年营业总额约10亿欧元,吸引6万游客,提供人次的工作岗位。由此,菜市场已成为城市最大的企业联合体,共有家摊位及商铺“加盟”。菜市场系统实现了多元参与、规范有序的管理模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的重要驱动力。
栏目主编:龚丹韵
本文作者:彭德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