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怡辉注册营养师医学硕士
审核:王军波北京大学医学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最近翻阅资料时被一项来自日本学者的研究结果给“震”到了,他发现,10~20岁青少年的肠道年龄呈明显老化趋势,女孩子尤为显著,有些正值花季的少女如果按其肠道年龄推断,已经有60岁了!而这一现象,与他(她)们的不良饮食习惯等生活因素密切相关。
是的,你没听错,人的肠道也有年龄。所谓肠道年龄,是指一个人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其肠道内菌群变化所处的不同阶段,即通过肠道菌群之间的平衡程度,来判断一个人的肠道是否有老化现象。“肠龄”与“肌龄”“心龄”“骨龄”一样,都是反映身体老化程度的指标。从今以后,仅说一句“我老了!”还不够,还要具体说说,是肠道老了,心脏老了,还是骨头老了!
肠道是人体内最大的微生态系统,里面驻扎的细菌共有多种。细菌的数量超过兆,比人体细胞总数(60万亿~万亿)还要多10倍。如此庞大的“菌”团,“鱼龙混杂”,有益菌和有害菌彼此“暗中较劲儿”,都想“抢占上风”。而中性菌作为“墙头草”,随时做“壁上观”,哪方势力强大就“投靠”哪方。
由此可见,这肠道可真不是一个“清净之地”,有益菌与有害菌之间的博弈,随时都有可能破坏肠道的微生态环境。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掌管着人体70%的免疫功能。肠道也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如果肠道菌群失衡,有害菌“得势”,排毒受阻,体内的毒素就会经由他其他的渠道(如肾脏、皮肤、呼吸道等)排出体外,造成肥胖、体臭、口臭、皮肤晦暗、过敏、长色斑等。不仅如此,还可能导致各种消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甚至癌症,那就是致命的大麻烦了。
导致肠道有益菌受损的常见因素
年龄因素:我们以常被科学家用作判断肠道年龄重要指标的双歧杆菌数量为例。大多数人在10岁以后肠道内的双歧杆菌就开始锐减。成年人双歧杆菌在肠道菌群中所占的比例已经从40%下降至10%左年龄因素我们以常被科学家用作判断肠道年龄重要指标的双歧杆菌数量为例。大多数人在10岁以后肠道内的双歧杆菌就开始锐减。成年人双歧杆菌在肠道菌群中所占的比例已经从40%下降至10%左右,随之肠道开始老化。进入老年期55~60岁这一阶段,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数量再度减少,60岁后只剩下1%~5%,到临终前几乎完全消失,接近于零。
而在一些健康长寿的百岁老人体内,通常还可以检测到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可见,长寿的“秘诀”应该与益生菌的贡献有关。
破坏肠道有益菌的不良饮食因素:饮食结构不合理,低纤维、高脂肪、高糖饮食;暴饮暴食;食品中的各种添加剂;物原料在种植/养殖阶段使用的农药、兽药,如抗生素、杀虫剂等。
抗生素的滥用:很多人在感冒、发热后用药,又接着发生腹泻,这往往是抗生素引起了肠道菌群失调的结果。滥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更会使肠道内的益生菌遭受“灭顶之灾”(如连服数天四环素就可使肠道双歧杆菌“全军覆没”),甚至会造成某些致病性细菌的耐药性,让这些致病菌无药可治,以致“无法无天”。
环境污染:污染的水、空气对体内的有益菌也极具破坏性。
如何保护好肠道益生菌,保持肠道年轻态?
重视膳食结构的平衡合理:一日三餐的饮食应做到粗细搭配,尤其是要常吃些全谷类、薯类、豆类、蔬菜瓜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老话说得好“要想长生,肠中常清”。膳食纤维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加快粪便排出,而且还能抑制肠道内有害细菌的活动,加速胆固醇和中性脂肪的排泄,有利于肠道内微生态环境的稳定。此外,做到吃饭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不酗酒,注意饮食卫生等,这些对保持肠道年轻都至关重要。
培养“揉腹”的习惯:常做顺时针(顺着肠道的走向)揉腹的动作,有利于促进肠道的蠕动,加速粪便的排出,使肠道内菌群保持平衡,防止肠道老化。
保持愉悦的情绪:肠道是人的“第二大脑”,情绪的好坏关乎肠道的安康。诸如过度紧张、焦虑、压抑、恼怒、忧愁等不良情绪,皆可导致胃肠道生理功能紊乱,引起肠道微生态环境失衡。因此,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一颗的平常心,对维护肠道内环境稳定大有裨益。
合理用药:避免小病大治,无病吃药,要杜绝滥用抗生素。肠道还是人体疾病自愈的药库。这可不是夸张!有一份德国科研机构的报告“如果把能治疗疾病的物质都称作“药”的话,人体自身可以产生一万多种“药”,这一万多种药70%以上都在肠道中,一般的疾病仅靠这些“药”就可以自愈”。可见,在自愈疾病方面,肠道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只要肠道健健康康,哪里还需要吃那么多药?
及时补充益生菌和益生元:想想本文开篇日本学者的那项研究,20岁的容颜,60岁的肠道。外貌作为“面子”固然重要,但作为“里子”的肠道先老了,估计“面子”也不好看。俄罗斯微生物学家梅契尼科夫是发现益生菌的“鼻祖”,他的名言“肠道健康的人才是真正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