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浙江24小时记者柏建斌摄影视范影像
横切的红烧毛笋?千层肉?像,但都不是。
如果你到过湖州的一些传统小店,或者吃到过一种用套肠做浇头的碗面,那么,今天这道湖州一带特有的美食可能就不陌生。
套肠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做浇头的,其实是完整的套肠切开后的呈现。
第一次吃到套肠是大约十年前,当时觉得味道很正。
究竟这套肠是怎么做出来的?
有的说是大肠套小肠,也有的说是粗的肠套细一点的肠,不断套下去。
这个十年前埋下的问题,这一次终于解决了。
1】江湖小店“小老丁”家的厨娘
在德清武康一带,比较考究而有些江湖名气的店,“小老丁”肯定算得上。这家店原本在国道边上,是做肚包鸡出的名,但他家的套肠同样让人忘不了。
因为近来搬了家,一路打听,好不容易在莫干溪谷农耕园的山坡上,找到了刚安家不久的“小老丁”。
“套肠是大肠套小肠吗?”
老丁回:“是一根小肠叠套而成。这个难解释,还是让我们厨娘做给你看吧。”
厨房的外面是个小庭院,老丁让服务员将一盆清洗完毕的小肠端来,跟在后面的小燕便是老丁说的厨娘。
盆被放在小桌子上。小燕将小盒的牙签放在一边,右手上拿着一只筷子。
接下来的动作真叫麻利,她左手捏住从盆里拎出一根细肠,右手先将肠的另一头塞进左手那个肠头里,然后再用筷子往里面捅得更深一些。
接着,拉包在外面的那个肠头不断收紧,将近一米的肠便成了一个圈,而这个圈越来越小,也越来越鼓。
等到拉不动了,小燕便用牙签在交汇处一插进行固定。
肠,套好了。
“一般完整的一根猪小肠可以裁成三段,每根大约80厘米,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小燕说,太长了圈会很大很粗,吃起来不方便,太短了肠叠不了几层,影响味道。
小燕年纪不大,学套肠也没多久,但因为每天重复在做,熟能生巧,这套肠的速度已令我们吃惊。
没几分钟,一盆的肠子套完了。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堆大小均匀的圆环,白中微红,每个插了牙签,就形状来说,比当时的那一盆美观多了。
2】卤制过程中必须要加大肠一起,味道才能正
接下来是厨师的活了。老丁叫来他的得意门生小倪,笑称这小伙子将来会是这店当家的。
“焯水是第一步,要把这套好的肠子放进清水烧开,撇去脏物。”
这道工序虽说简单,但这中间有窍门。“放入水中之前,要在每个套肠上用牙签扎几个小孔。”
扎孔的好处有两个,焯水时方便里面的脏物排出,等到了卤的时候,外面的汁水又容易进去。
套肠的清洗也非常重要。“小肠翻转过来,将里面的油脂清理掉,记得稍稍留一点。之后用盐搓揉,等内壁清理干净后再翻转过来。”小倪说,小肠很有弹性,肠壁不厚,这10多层叠在一起,咬劲可想而知。第一次焯水后还要继续清洗,这时候肠已紧粘在一起,拨去牙签就能入锅。
放入花椒、八角、茴香等,再加酱油和酒,开火,接下来就交给时间。
“特别要说一件事,卤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入大肠,这是我们的经验。小肠缺少油香,和大肠一起烧,大肠特有的油脂香味会渗入套肠内,最后的味道就不同了。”
一个半小时后,让人食指大动的套肠就出锅了。
3】吃到嘴里是大口的满足,还有平安团圆的寓意
套肠的历史,和很多民间小吃一样,当地人都说不上来具体确切的年代,但是那些六七十岁的老人家说,他们小的时候就吃到过了。
而套肠的传说,有说法是发源地好像在埭溪。那儿的人都爱吃套肠,做的也比较好。由于老底子猪肉类供应少等各种原因,新中国成立后这道菜做的人家不多了,但改革开放后,是埭溪的几家小酒店比如“梅峰饭店”等,重新恢复了套肠的做法,让这道菜再次火了起来。
“套肠就像一个平安扣,在中国,平安扣寓意团团圆圆、平平安安。”一位老人说,早先过年的时候,有条件的人家会杀年猪。“一些下水,包括猪肠、肚、肺等等会和猪头一锅炖,这小肠做成套肠放在里面,像一个个的平安扣,象征吉利。”
坐在店内大厅的方桌上,抬眼看见小店进门处的屋顶垂下一竹制的灯,外形也像个平安扣,或者像个巨大的套肠。
“我们做的套肠大小刚好,你最好还是整个地咬。”为了能够看清套肠内的样子,我让厨师先将套肠切了上桌,但老丁还是坚持让我们一口咬开。
这一口下去,像是用牙齿切断着一层层的皮,感觉到了“咯咯”的响声。一股香油溢出,顿时满嘴滑溜。被咬下的那一口套肠,可以在嘴里不断咀嚼,Q弹,肥糯自不必说,弹牙到你咽下那一口为止。
卤制好的套肠除了做汤面的浇头,切片后还可以炒着吃,比如加青蒜,或者洋葱炒。
10多层叠起来的套肠,不容易炒老,吃起来厚实,又是另一种滋味了。
大董点评:
既有型又有思
套肠做成美味不易
我不喜内脏食物,但烹饪下货确谙其法。
上学时,学到一个“调味”的作用原则,印象深刻。
所谓“调味”者,“去异味,减重味,增美味,定滋味”。烹饪套肠,这几步全没落下。
做套肠成美味不容易,因为它本不是美味的东西。还要顾眷其型,其思可嘉。此法胜北京“小肠陈”一筹。
曾在苏州华永根先生的“苏州大师工作室”见识过套肠,甚觉奇妙,今读柏师文章,可以吃的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