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肠结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治支气管哮喘秘方
TUhjnbcbe - 2021/1/7 12:15:00
克白灵苏孜阿甫片价格大概是多少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9419.html
9.1补肾平喘汤

来源:陈超,《中国中医药报》年

组成:太子参30克,麦冬、陈皮、姜半夏各10克,炒苏子、地龙各15克,五味子、补骨脂各10克,灵磁石30克,乌梅肉15克,胎盘6克,桃仁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补肾益肺,平喘止咳化痰。

方解:本方以太子参、麦冬、五味子为主,意在滋补肺心肾,益气养阴。方中用太子参不用人参,以避其燥,有补肺健脾、大补元气之功;麦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别录》谓可“强阴益精……保神,定肺气,安五脏,令人肥健”;五味子酸温,入肺肾二经,有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之功,孙思邈称其“在上可滋源,在下则补肾”,实为肺肾双补之要药,用于虚喘尤为适宜;太子参、麦冬又有补脾胃之力,以滋气血之源,即叶天士云:“益肺药皆甘,补土母以生子”;陈皮、姜半夏理气止咳化痰,斡旋中焦;苏子降气定喘消痰;地龙活血通络,解痉止喘,现代药理研究其有效成分有显著舒张支气管作用;乌梅酸甘温,入肺肾二经,治久咳,可以纳肺之气,《本草逢源》谓有“吸气归元”之功,故此能收肺气,纳肾气;胎盘大补元气,补而不燥,可阴阳双补,《本草经疏》称此药“大补而不燥,有返本归原之功”;磁石辛咸而平,入肺肾二经,可纳气平喘;补骨脂辛温,入肾助阳,使肾水不寒,蒸腾气化,肺水得荫,对于肾虚咳喘,历代医家均喜用之;桃仁活血行瘀,润肠通便,能使肺之脉通畅,补中有通之意。综观全方,以补肾为主,兼顾脾胃,阴阳双补,有化痰理气,行气活血,止咳平喘,通畅脉络之效。且性味和平,补而不燥,滋而不腻,适宜长服。

主治: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加减:阴虚,加生地,玄参;阳虚,加制附片,肉桂;气虚,加*芪、白术、玉竹;血虚,加阿胶、当归;血瘀,加丹参、川芎、赤芍;心悸,加酸枣仁、生龙牡、柏子仁;浮肿,加茯苓、苡仁、车前子、葶苈子;喘甚,加洋金花,蛤蚧;咳甚,加瓜蒌仁、川贝母;发热,加柴胡、*芪、生石膏、鱼腥草、金银花、连翘。

疗效:多年应用,效果颇佳。

9.2附子大*细辛汤

来源:田从豁,《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制附片12克(先煎),大*炭6克,木通、当归身、桃仁各9克,细辛3克,生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温阳散寒、活血祛瘀。

方解:肺寒哮喘,多由素体阳虚肺弱、痰湿内停,感外邪而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气促痰鸣而发。方用附片、细辛,辛温之品温阳通经,以恢复肺之宣降;阳虚寒盛,气涩而迟互成因果,用归身、桃仁、大*炭活血而助气行,使肺气即时得降;又用木通通经,甘草护胃和调,不平喘而喘自平。针刺取治肺喘之验穴孔最,则为急则治标,取平喘利肺以缓急之意。

主治:哮喘急性发作或喘息性支气管炎,尤其对单纯性过敏,青壮年或体虚而邪偏于肺寒者,症见哮喘而兼痰清稀色白,胸膈满闷,面色暗滞,畏寒肢冷,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浮紧。

加减:(1)配合针刺:取双侧孔最穴。用1.5寸30号毫针,刺入1寸左右,使针感下达手指,上达前胸,并用提插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留针时,每隔5分钟,行针1次。(2)加减运用:哮喘发作时,先行针刺以平喘,再服上方,每日1剂。如有外感表证者,先于脊柱两侧,风门及大肠俞穴拔走罐,使皮肤微红为度,再用毫针刺大椎穴,留针5分钟,接用上法。若咳嗽明显,咯白泡沫痰,难咯出者,针刺天突穴,用2寸毫针,先直入1寸,针体弯曲,沿气管前向下,使针感传向前胸,得气后行针2分钟,不留针,再针合谷(双)穴,用提插泻法,行针1~3分钟,不留针。并于上方加石韦30克(先煎),若体壮,便秘,苔*腻者,针刺原方加大肠俞(双),用2~2.5寸毫针直刺,使针感达小腹部,用提插捻转泻法,行针1~3分钟,不留针;中药可将上方中大*炭改酒*6克,加苦参9克,细辛改为五味子9克;针刺加足三里穴,用1.5寸毫针直刺,使针感达足,得气后留针30分钟。

疗效:笔者依上法临床验证多例,均获良效。

9.3二麻四仁汤

来源:陈苏生,《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炙麻*、麻*根各4.5克,苦杏仁、桃仁、郁李仁、白果仁(打)、百部、款冬花各9克,车前草24克,生甘草4.5克,陈辛夷、苍耳子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小儿可酌量分多次服。

功用:调整肺气,排痰止咳,散风脱敏。

方解:方中麻*辛散,开腠理,宣肺气,透毛窍,散风寒,解痰平喘,但能收缩血管,故高血压患者忌用。又因发散力较强,故体虚多汗者亦忌之。麻*根与麻*作用相反,不但能止汗固表,而且还能扩张血管,使血压下降,呼吸幅度扩大。两者合用,一开一合,开合相济,调整肺气,不但能加强肺的活动功能,而且没有升高血压,助长兴奋的流弊。杏仁降肺气之上逆,桃仁化血络之凝瘀,一气一血,能调畅肺部郁血,顺气降逆。郁李仁滑肠下气,清能去浊;白果仁敛肺而敛痰,一滑一涩,能起上(痰)下(便)分消之功。百部、款冬花,《济生方》为百花膏,用于喘嗽不已,亦可治痰中带血。车前草、生甘草排痰止咳,调和诸药,陈辛夷、苍耳子散风脱敏。诸药合用,共奏调整肺气、排痰止咳、散风脱敏之功。

主治:哮喘、咳嗽。

加减:若服本方出现便溏,一般可不与处理,严重者去郁李仁,加藿香、川朴;如湿重纳呆,可加苍术、川朴;便难,加大腹皮、瓜蒌仁、火麻仁;痰稠不畅,加象贝母、瓜蒌皮;中满气滞,加柴胡、生牡蛎、郁金、菖蒲;腹胀,加大腹皮、瓜蒌;热重,加土茯苓、忍冬藤、连翘、白薇;如过敏症状不明显者,去陈辛夷、苍耳子;过敏症状明显者,加白僵蚕、净蝉蜕;泛呕者,加制半夏,姜竹茹;昼轻夜甚;加夜交藤、合欢皮;痉咳,加玉蝴蝶;气虚,加太子参、明*参;阴虚,加北沙参、麦门冬、知母、玄参;肾不纳气,喘息甚者,加黑锡丹。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颇著。

9.4治哮喘验方

来源:董建华,《北京中医学院学报》(3)年

组成:麻*5克,杏仁、地龙各10克,全蝎3克(研末冲服),川芎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功用:宣肺、解痉、平喘。

方解:方中麻*宣通肺气、解表散寒;杏仁通降肺气、化痰润燥,二者相伍,一宣一降,以行肺气宣降之职;地龙,全蝎止痉平喘;川芎行气开郁。诸药配合,有解痉活络平喘之功。故而用之多验。

主治:哮喘。

加减:(1)哮喘发作期,痰热内壅,加*芩、川贝、葶苈子;热甚,再加生石膏;痰多再加莱菔子、苏子、全瓜蒌;痰黏腻再加海浮石、生蛤壳;肺燥热,加沙参、麦冬、玉竹、桑白皮;外感寒邪,加桂枝、干姜、细辛、五味子。(2)哮喘缓解期,去麻*,加扶正之品。肺脾气虚,加*芪、*参、白术、功劳叶;气阴两虚,加*芪、*参、沙参、麦冬,冬虫夏草、仙鹤草;肾阳虚,加附片、紫河车、桂圆、紫石英、沉香;肾阳虚,加生、熟地、女贞子、核桃肉、五味子、沉香。

疗效:验之临床,疗效甚佳。

9.5哮喘通用方

来源:陈耀堂,《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组成:蜜炙麻*、光杏仁各9克,生、熟地各12克,山萸肉6克,五味子、干姜各3克,旋覆花9克(包)、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补肾纳气、止咳平喘。

方解:方中生地、熟地、山萸肉峻补肾气、纳气定喘;麻*、杏仁宣肺止咳平喘;五味子敛肺止咳,且能防止麻*等药辛散太过,耗伤肺气;生姜、旋覆花和胃降逆;生甘草调和诸药。本方重在补肾,以治其本,兼能平喘,以治其标,标本同治,散敛并用,故治疗肾气不足的哮喘,最为合拍。

主治:肾气不足的哮喘,也可用于支气管哮喘。

加减:寒加附片、黑锡丹(包煎)各9克;热加*芩、地龙、桑白皮各9克;阴虚,加沙参、麦冬各9克;痰多,加白矾6克,半夏9克;痰不易咳出,加白芥子、炙远志各6克;动则喘甚,加补骨脂、核桃肉各9克;湿重,加川朴、半夏各9克;过敏引起者,加凤凰衣,蝉衣各4.5克,露蜂房6克;感染重者,加鱼腥草30克,四季青9克,野荞麦根30克;纳食量少,食后作胀而喘更甚者,加薤白4.5克。针刺鱼际穴,常可收到立止咳喘之奇效。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甚佳。

9.6参蛤麻杏膏

来源:董淑六,《中医杂志》(9)年

组成:生晒参60克(如用*参、剂量加倍)、蛤蚧两对、麻*(去节)60克,杏仁克,炙甘草50克,生姜60克,红枣(去核)克,白果肉20枚。

用法:方中生晒参,另煎收膏冲入,蛤蚧去头足研末冲入收膏。余药加水浸泡一宿,浓煎3次,去渣,滤取三次清汁再浓缩,加入冰糖克,生晒参汁,蛤蚧粉收膏,装瓶备用。每日早晚各服一食匙,开水冲服。不分男女老幼,常年均可服用。

功用:健脾纳气、宣肺散寒、止咳平喘。

主治: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有肺气肿。

加减:如咳嗽低热,可加桑白皮90克,地骨皮克;如痰多呈泡沫状,加干姜10克,细辛15克;如大便干结,加熟地克,当归90克;如心悸盗汗,加麦冬克,五味子45克。

疗效:多年使用,凡哮喘缓解期,坚持服用,每收良效。

附记:本方亦可作哮喘病基本痊愈后调治善后剂之用。服药期间,切忌烟、酒、红茶、萝卜、鱼腥及一切过敏性食物、辛辣食物,生冷果品。若伤风停食,可缓服数日。

9.7脱敏平喘汤

来源:朱秀峰,《江苏中医》(11)年

组成:麻*7克,钩藤12克,老鹳草20克,葶苈子7克,乌梅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宣肺平喘,脱敏解痉。

方解:方用麻*宣肺平喘;葶苈子泻肺(气)化痰;老鹳草脱敏解痉;乌梅有脱敏作用;钩藤解痉抗菌。合用共奏脱敏平喘之功。

主治:支气管哮喘。

加减:临床一般分四型:即寒证型加细辛、川椒、干姜,兼风寒,加荆芥、防风、白芷、贯众、豆豉、桂枝等;热证型加苡仁、冬瓜仁、鱼腥草、金荞麦、虎杖、海浮石等;兼肺肾阴虚型加天冬、麦冬、青果、蝉衣、玉蝴蝶;兼肺肾气虚型,加南北沙参、补骨脂、仙灵脾、丹参、降香、紫石英。

疗效:治疗例,临床控制71例,好转2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控制率为71%。

9.8加味止喘灵

来源:李富汉,《黑龙江中医药》(3)年

组成:炙麻*、杏仁、白果、半夏、地龙、甘草各3克,射干、五味子各2克,茶叶1克,生姜1片,葱白半支(为3~5克常用剂量,视年龄大小可适当增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代茶频服。

功用:疏风散寒,宣利肺气,化痰平喘。

方解:方中麻*直入肺经,善走卫分,为开宣肺气之要药,发汗解表以散风寒,宣畅肺气而平咳喘;生姜、葱白辛温通阳,协麻*以散外邪,共为君药;杏仁止咳平喘,半夏燥湿化痰;茶叶化痰清神,为治暴喘之要药;射干、地龙专清肺经之热,降逆祛痰而平喘,并防寒郁、痰湿化热。无热则防之,有热则清之,且防麻*、半夏之温燥,五者为臣;五味子、白果敛肺定喘为佐;使散中有收,防哮喘,益肺气耗散太过而发生变证。使以甘草镇咳化痰调和诸药。全方融解表祛邪、宣利肺气、镇咳化痰、平喘截哮、寒温并用、散中兼收于一炉,药味虽简,然平喘止哮之功颇彰著。诸药合而用之,外邪得散,肺气得宣,清肃下降,输布正常,痰生无源,故哮喘得平。根据药理研究证实:本方具有扩张支气管、解除支气管痉挛,抗变态反应及镇咳祛痰平喘作用,从而达到控制哮喘发作的目的。

主治:支气管哮喘。

加减:发热者,炙麻*改用生麻*;缺氧症状明显者,可给予氧气吸入。

疗效:治疗50例,临床治愈(哮喘完全控制,肺部体征消失)36例,其中2天治愈6例,3天治愈9例,4天治愈17例,5天治愈4例。显效(哮喘基本控制,两肺哮鸣音未完全消失)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

9.9熊胆地龙散

来源:张国铨,《陕西中医》(7)年

组成:熊胆5克(或羊胆倍量)、地龙10克,龙葵20克,葶苈子15克,浙贝母、蟾蜍炭(活蟾蜍、去头、*泥外包,火烧为炭)各12克,炙麻*8克,甘草5克。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混匀备用。2~4岁每次服4克,5~7岁服8克,8~11岁服12克,每日服3次,白开水送服。1~2周为1疗程,一般以1疗程为度。

功用:清泻肺热、化痰降逆、止咳平喘。

方解:本方系家传经验方。方中熊胆,药理研究证实:具有抗炎、抗过敏、解除支气管痉挛等功效;龙葵清热解*,活血消肿,药理研究证实,有缓解支气管痉挛作用;葶苈子、麻*宣肺泻肺,止咳平喘,地龙,蟾蜍炭解痉平喘;浙贝母、生甘草清热化痰,止咳平喘,诸药合用,共奏清泻肺热,化痰降气,止咳平喘之功。对风热犯肺,痰热壅肺,热*伤肺等实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可使患儿发作时间延长,发作频度减少。

主治:小儿支气管哮喘。

加减:若呼吸道感染严重者,加用抗生素治疗。

疗效:治疗80例,结果近期控制(哮喘、哮鸣音消失)64例,好转(哮喘缓解)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

文章内容仅供思路参考,非中医药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点个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治支气管哮喘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