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肠结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大寒合祭众神以祈瑞年
TUhjnbcbe - 2021/2/3 12:40:00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年1月20日04:39:42

大寒

庚子年腊月初八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邵雍《大寒吟》

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

可怜切云冠局此容膝室

吾车适已悬吾驭久罢叱

拂麈取一编相对辄终日

亡羊戒多岐学道当致一

信能宗阙里百氏端可黜

为山傥勿休会见高崒嵂

颓龄虽已迫孺子有美质

——陆游《大寒》

大寒,是冬季的第六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

是为——

节气之尾、季冬之末、周岁之终。

于每年阳历1月20-21日交节,太阳抵达*经°为大寒。

庚子年大寒交节时刻——

阳历年1月20日04:39:42

“寒”系会意字

考其初文

由以下五字根构成

宀+人+止+茻+仌

宀即屋宇茻即茅草

仌为冰之初文

即水遇冷后凝成的结晶体

人+止

似人踮起脚趾

用茅草四下堵塞洞缝

又似陋室内堆铺茅草

蜷着身子卧薪而眠

即便如此

犹是寒意弥渗露气深沉

此种情态是之谓寒

燠是热之始

暑是热之极

凉是冷之始

寒是冷之极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大寒,十二月中。解见前。”

《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此时寒潮频繁南下,是我国大部一年中的寒冷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小寒小冷,大寒大冷?

实则:

小寒之小,谓寒之少壮。大寒之大,谓寒之衰老。

三九四九就在小寒。因此小寒才是一岁之中寒之极。

诗云"蜡树银山炫皎光,朔风独啸静三江。老农犹喜高天雪,况有来年麦果香"。冰天雪地,瑞雪兆丰,过了大寒即立春,迎来新一年节气轮回。

大寒已过腊来时万物那逃出入机

木叶随风无顾藉溪流落石有依归

炎官后殿排霜气玉友前驱挫雪威

寄与来鸿不须怨离乡作客未为非

——曾丰《冬行买酒炭自随》

大寒为十二月中,消息卦为临卦。

临卦六爻,涵盖小寒至立春的三十余天。

五天一候,一候一爻。

此时已是阳历丑月(约相当于阴历十二月),二阳初生,为地泽临。泽者,气也。丑月掘地下入,则见其出气。

上为坤下为兑

坤为地兑为泽

两者构成卦象地泽临

是为临卦

《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临字金文

临卦究其本义——

一是:

地泽临,临是会意字。人在地上,俯鉴井下。此时二阳在下,踵*泉而出,井中水暖,地下土暖,乃有*钟、大吕之音次第而得,始知阳气渐近,此其象也。

取其自上而下,临观之义。

二是:

子月复卦,天行复归,一阳初萌,而阳气尚在九天之远、九地之深。丑月临卦,已生两阳,寓以阳气积蓄,渐成气候,升向地表。

取其自下而上,临近之义。

深冬虽寒,已近尾声。春的脚步临近了。

是为临卦。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文同《和仲蒙夜坐》

《礼记·月令》:季冬之月,日在婺女,昏娄中,旦氐中。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

这便是说——

季冬之月,日躔于玄武第三宿之女宿。

初昏时刻,白虎第二宿之娄宿居于南方中天。

拂晓时刻,苍龙第三宿之氐宿居于南方中天。

实际上,季冬时节,已是“昏参中”。即白虎第七宿之参宿居于南方中天。《左传·昭三年》:“火中寒暑乃退。”杜预注曰:“心以季夏昏中而暑退,季冬旦中而寒退。”即谓苍龙之心宿(大火星)于季冬黎明升于南中天,见此心火,是为寒已极矣、寒将退矣之标志。

《孝经纬》:“......后十五日,斗指丑,为大寒,至此栗烈极矣。”

《淮南子·天文训》:“加十五日指丑,则大寒,音比无射。”

大寒,在阳则太阳*经°,在阴则北斗星柄指向癸(天干)丑(地支)位,夜空的星针指向北偏东约30度。

少长事壮厉意气弥九州

鞭车踏长路渠料能夷犹

困此九折坂嵚崎不容辀

彼须匪所强此售宁或求

犹有读书心大寒索衣裘

贱嗜匪贵献一拂销百愁

宝此清净退相从赋归休

农圃雅所问同一壑一丘

——叶子强《读书堂五首》

《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其虫介,其音羽,律中大吕。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肾。

大寒在腊月,律吕为六吕第一的大吕。

《白虎通义·京师》中讲:“十二月律之谓之大吕何?大,大也;吕者,拒也。”

《礼记正义》:“大吕者,蕤宾之所生也,三分益一。律长八寸二百四十三分寸之百四。季冬气至,则大吕之律应。”

华夏古乐有十二音高:

*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

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其中,单数各律称律,双数各律称吕,合称“十二律吕”。

十二律以隔八相生法与三分损益法,次第求得。故蕤宾隔八,三分益一,复生大吕。

《汉书·律历志上》:“大吕:吕,旅也,言阴大,旅助*钟宣气而牙(芽)物也。位于丑,在十二月。”

蜡树银山炫皎光

朔风独啸静三江老农犹喜高天雪

况有来年麦果香

——左河水《大寒》

大寒三候

一候鸡始乳

大寒之日“鸡始乳”,鸡是木畜,提前感知春气,开始孵小鸡了。

二候征鸟厉疾

大寒后五日“征鸟厉疾”。征鸟是指鹰隼之类远飞之鸟,厉疾是厉猛、捷速。

三候水泽腹坚

再五日“水泽腹坚”,上下都冻透了,寒至极处,按物极必反原理,坚冰深处春水生,冻到极点,就开始走向消融。

气候特征

▲小寒大寒冷成一团

谚云“小寒大寒,冷成一团”,说明大寒与小寒俱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

大寒节气,大气环流比较稳定,环流调整周期约20天左右。此种环流条件下,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当东经80度以西为长波脊,东亚为沿海大槽,我国受西北风气流控制及不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便出现持续低温。

▲大寒虽冷不及小寒

与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寒冷程度的节气。近代气象观测记录表明,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实际不如小寒冷。南方大部平均气温多为6-8℃,比小寒高出近1℃。但全年最低气温仍有可能出现在大寒期间。所以,要继续做好农作物防寒,特别注重牲畜安全过冬。

农事农情

▲预防大雪冰冻灾害性天气

地面积雪不化,冰天雪地,天寒地冻。此一时期,铁路、邮电、石油、电力、水运等部门要特别注意采取措施,预防大风降温、大雪冰冻等灾害性天气。

▲加强牲畜和越冬作物防寒防冻

大寒节气,各地农活很少。北方积肥堆肥,为开春开耕作准备,或加强牲畜防寒防冻。南方则加强小麦及其他作物的田间管理。广东岭南地区有大寒联合捉田鼠的习俗。此时作物收割已毕,平时看不到的田鼠窝全都显露了出来,因此成为集中灭鼠的良机。

▲预测来年丰歉

先民常以大寒的气候征状,预测来年雨水多少及粮食丰歉,便于及早安排农事。如“大寒天若雨,正二三月雨水多”(广西)、“大寒见三白,农民衣食足”(江西)、“大寒不寒,人马不安”(福建)、“大寒白雪定丰年”(贵州)、“大寒无风伏干旱”。

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

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

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

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

——陆游《大寒出江陵西门》

腊八节

《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者,用*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阴历十二月亦名腊月,有很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渊源。

腊者,猎也。冬季可以大猎,岁末需祭众神。以所获之肉,遍祭天地、先祖、山川,合祭门、户、宅、灶、井五位家神,称为腊祭。

腊祭之后,便是腊宴。合祭众神,合宴亲族。

鸣腊鼓,看腊戏,驱阴发阳,除旧迎新,纵情宴饮,以至于“一国之人皆若狂”。今之除夕,实际就是古之腊日。今之年俗,实际就是古之腊俗。

《史记·天官书》:

凡候岁美恶,谨候岁始。岁始或冬至日,产气始萌。腊明日,人众卒岁,一会饮食,发阳气,故曰初岁。正月旦,王者岁首;立春日,四时之始也。四始者,候之日。

是以知——

以天文论,则冬至日为岁首,是为天道;

以朔望论,则正月正为岁首,是为王道;

以节气论,则立春日为岁首,是为农道;

以民俗论,则腊明日为岁首,是为人道。

以寅月为岁首,以正月初一为初岁,是汉武帝时期才确定的历法即太初历。此前,民间过年实际就在腊日;此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民间过年仍在腊日。于是,民俗之年与历法之年,长期错位。后历法既定,相沿成习,则腊俗渐向除夕转移,而腊日则固定为腊月初八。

如此,腊八成为过年的开始,故有“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

腊明日,原称“初岁”。太初历确定后,腊明日改称“小新岁”,即后世之小年。腊月廿三或廿四,小年祭灶,便是腊日合祭众神之遗。

是以,今腊八、小年、除夕之俗,均为古腊日的分化。一分为三,三位一体。

起初腊日不定,至汉代明确冬至过后第三个戊日为腊日。而干支日对应阴历则不固定,后人为避免干支历与太阴历之间的换算之繁,逐渐向阴历靠拢。因此,到南北朝时期,已固定于腊月初八。《荆楚岁时记》明确有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

之所以定于腊八,还有一定的佛教因素。

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之子。年轻时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痛苦折磨,为寻求人生真谛与生死解脱,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在雪山苦行六年,常常日食一麦一麻。后觉一味苦行并非解脱之道,于是放弃苦行下山。一位牧女见他虚弱不堪,便以奶与谷物共熬乳糜供养于他。释迦牟尼由此恢复体力,于菩提树下入定七日,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

此日正在腊月初八。腊八即是佛祖的成道日。

汉地寺院每年腊八都要纪念。是日,各寺院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之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有的寺院于腊八前由僧人持钵,沿街化缘,将收集的米、栗、枣、果仁等煮成腊八粥布施穷人。人们认为吃了此粥,可得佛陀保佑,所以贫穷人家称之为“佛粥”。

一般,寺院的佛粥美味且量多,以满足来寺参加念法会的信众之所需。有些信众专门奔粥而来,认为腊八供养佛陀的粥,十分吉祥,不仅自己食用,还要带回家供家人分享。

华夏固有腊月腊祭传统与佛教佛陀腊八成道传说相结合,乃有今日之腊八节。

俗语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过了腊八节,吃了腊八粥,数着九九数,办着过年货,盼着家人归,年味越来越浓了。

大寒迎年

大寒一到,便直奔春节,紧跟着下一个节气就是立春。

立春经常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年前立春,另一种是年后立春。一般人们总把大寒认定为年前的最后一个节气,故称大寒迎年。

在这喜庆的气氛中,人们开始为过年而奔波,赶年集、办年货、写春联、备祭品,开展里里外外的大扫除。

在传统社会,岁末大祭是必不可少的年俗。与岁中各祭最大的不同,在于岁末大祭需合祭众神。

祭祖宗,祭社稷,且遍祭门、户、宅、灶、井诸神,感恩诸神护佑,以祈来年风调雨顺、家道昌盛、幸福安康。

岁末大祭,谓之腊祭。腊祭之日,谓之腊日。

上古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日。其时,往往与今之小年相接近,又往往与节气大寒相重合。

小年祭灶,便是上古腊日合祭众神的悠久遗存。

其时相合,其事相通。

今之小年,古之腊日。

于节气谓大寒,于节俗谓小年或腊日。

大寒-小年-腊日,其实一也。

尾牙祭

传统习俗中,将汉族民间祭拜土地公公(社神)的仪式称为“牙”。过去,在阴历每月初二、十六,生意人必备香枝与纸钱等,祭拜店铺所在的地基主。而祭菜祭肉则分给家人或员工打牙祭,故唤“做牙”。

阴历二月二是头牙,腊月十六则是尾牙。尾牙与头牙一样,都要吃春饼(南方叫润饼)。流传至今,“尾牙祭”大多演变成单位年终举办的“年会”,全体员工在一起聚餐吃饭、总结展望、互祝相庆。

是为腊日报尝祈丰、合祭合宴之遗俗。

打年糕

宁波——水磨年糕

说起年糕,宁波水磨年糕是很有名的一种。粳米山泉水浸泡24小时后控水打磨琼浆,故称“水磨”。最后压榨成粉,揉搓蒸熟后制成。光溜溜的年糕,看着就口感Q弹,煎炒、汤煮皆可。

云南——饵块年糕


  饵块年糕是将大米淘洗、浸泡、蒸熟、冲捣、揉制成型,一般切薄片、细丝炒。云南腾冲名特小吃“腾冲大救驾”,其实就是炒饵块年糕。也有人用它“冒充”卷饼,在里面夹料吃。

塞北——*米年糕


  不仅有白年糕,还有主料是糯米粉和大*米的*年糕,是我国北方部分地区的做法。*米年糕通常还会加入红豆、红枣增加甜味。

上海——毛蟹年糕


  毛蟹年糕是上海菜中一道美味可口的地方名点。相比各类海蟹,毛蟹肉更鲜嫩甘甜。柔柔韧韧的年糕片则充分吸收了蟹肉的鲜香与调味的浓香。

贵、川、渝、鄂等地——糍粑


  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制成的一种年糕食品,多在贵州、重庆、四川、湖北等南方流行,比大米年糕口感更软黏,多以糖佐吃,口感甜蜜。

祭灶节

腊月二十三日为祭灶节。

传说灶神是被玉皇大帝派到凡间,监察每家每户平时善恶之神,并于每年腊月二十三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奏报民情,请玉帝施行赏罚。

因此民间送灶时,往往在灶王像前供奉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清水、料豆、秣草是为灶王飞升天庭时坐骑食用的备料。

祭灶时,人们还要把糖融化,涂抹在灶王爷的嘴上。如此,灶王爷便不会在玉帝面前讲坏话了。在灶神像两侧的对联上,也常常写着“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类的吉祥话。

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也即除夕,灶王爷还会与诸神一起来到人间过年。于是大年初一的早晨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民间有“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的说法。

在年前的集市上,有很多卖年画的小摊,都有灶王爷的画像,以便在“接灶”中张贴。

踩岁

芝麻开花节节高。将芝麻秸撒在路上,让孩童踩碎,谐音“踩岁”,以“碎”“岁”谐音寓意“岁岁平安”,求好口彩。

这使得大寒驱阴迎阳、驱凶迎祥的节庆意味更加浓厚。

山居逢岁腊衣薄觉严寒

折竹声催听飞禽影断看

僮仆痴环户牛羊懒出栏

最疑天气极指日转春官

——张嗣纲《山居大寒雪》

顺乎阴阳

中医理论讲五时、五行、五脏,彼此密切对应。冬至时节,五时为冬,五脏为肾,五行为水,五味为咸,五气属寒,在体主骨、生髓,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方位为北。

《*帝内经》:“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明确说明了肾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

立冬后天气转寒,人身阳气根源于肾,所以寒邪最易中伤肾阳。可见,数九寒冬御寒,首当养肾。

坐功:每日子、丑时,两手向后,踞床跪坐,一足直伸,一足用力,左右各三五度,叩齿,漱咽,吐纳。

治病:经络蕴积诸气,舌根强痛、体不能动摇或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尻阴臑胻足皆痛、腹胀肠鸣、飧泄不化、足不收行、九窍不通、足胻肿若水胀。

陈抟老祖《坐功导引祛病图》

在二十四节气与椎体的对应关系中,大寒节气对应人体的腰3椎。

腰3椎——大寒

对应范畴:第三腰椎生殖器、下腰、坐骨神经、月经不调、生殖器疾病、水肿、坐骨神经痛、血压不正常

精神调摄

▲暖心养阳

暖心。大寒天寒,衣要厚、住通风、食宜苦。所谓“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就是说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

养阳。大寒时节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起居作息

▲早睡晚起

大寒期间应确保充足睡眠,养生获天德阳性能量尤为重要。起居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早睡晚起,早睡是养阳炁(气),晚起则养阴炁(气)。

时令饮食

▲减少进补

小寒时节我们推荐进补,但大寒却不推荐了。大寒时节,要适量减少进补量。大寒是感冒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高发期。宜多吃生姜、大葱、辣椒、花椒、桂皮、羊肉等,以御风寒邪气;饮食不宜过咸,切忌冷食。

适度运动

▲日出而动

冬季预防寒害冻害,适当运动是良方。大寒时节如室外运动,需待日出后方可出门。可加强太极修身、梅花韵拍操、经络韵拍操的锻炼,还可开展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篮球、羽毛球等项目。运动不宜剧烈,不可大汗淋漓,避免扰动阳炁(气)。

音乐疗法

人与天地同构,乐与宇宙相契。故人、乐可通。

《*帝内经》有“五音疗疾”之论,即结合五行对人体体质分类,施乐以促进人体脏腑功能和气血循环的正常协调,改善身与心的不平和状态。

在中医心理学中,音乐可以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在聆听中让曲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达到动荡血脉、通畅精神和心脉的作用。生理学上,当音乐振动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相吻合时,即产生生理共振共鸣。这便是“五音疗疾”的身心基础。

《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其虫介,其音羽,律中大吕。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肾。

《*帝内经》:...肾属水,在音为羽,在志为恐。

冬音为羽,属水入肾,羽调式音乐高洁澄净,淡荡清邈,如天垂晶幕,行云流水,具“水”之特性。羽调式音乐可促进全身气机的下降,调节肾与膀胱的功能,滋补肾精,有益于因阴虚火旺、肾精亏损、心火亢盛而出现的各种症状,如耳鸣、失眠、多梦等。肾精有补髓生脑之功,故羽调水音有益智健脑之效。

羽调,属水入肾,此指音律自身的五行属性。而冬季听乐,却并非必以羽为主,须视自身的阴阳禀赋及五行生克而定。

依阴阳五行而论,羽调配水行人。水行人属太阴,深藏不露,内秀文静,清静平和,肯低矮就下。但阴有余,阳不足,或失之于消极无为、活力不够。

以五味论,冬季应多苦(夏)少咸(冬),以心火平衡肾水。

以五音论,冬至应多徵(夏)少羽(冬),以心阳平衡肾阴。

其理一也。

宜配合徵调式火音,调和阴阳,更能调和心绪、阴阳相济,避免肾阴过盛而克损心阳。徵调入心,对心血管功能具促进作用,对血脉淤阻的各种心血管疾病有所助益。

五个调式,对应五脏,每个调式分阴阳两韵,阴韵清理脏实,阳韵补益脏虚。同一调式,阴阳两韵,一清泄,一补益,互补中和,也是可取的。

中国音乐学院编制的中国天韵五行音乐,是比较符合中医五行理论的一套音乐,每行分阴阳二韵,可用于辨证施治,结合不同体质或症型安排设置。

推荐曲目:伏阳朗照

功效:温补肾阳、固精益气

适用症: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滑精阳痿,宫寒带下

推荐曲目:冰雪寒天

功效:清心降火、滋肾定志

适用症:心烦意乱,眩晕耳鸣,梦遗闭经

最佳欣赏时段:7:00-11:00

此时段,太阳逐渐高升,体内的肾气也受着大自然的感召。一曲听罢,神清气爽,倍感轻松。

伴茶:一杯黑茶,消食解腻,暖胃御寒,增强免疫力。

传统的意义在于

当下的在场

文化的生命在于

无时无处不在的

举手投足

和呼吸吐纳

g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寒合祭众神以祈瑞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