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肠结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肠癌案例乙状结肠腺癌伴多器官转移使用
TUhjnbcbe - 2021/4/20 18:25:00
最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极大的威胁人类的健康。结直肠癌一经发现多数已处于进展期,手术仍然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对于初始可切除的转移性肠癌,如肝转移,可根据复发风险和生物学特征给予围手术期化疗联合手术或直接手术联合术后辅助化疗。对于初始潜在可切除者,可先行术前转化治疗,达到肿瘤缩瘤或降期的目的后,再行手术治疗,可提高手术的切除率及有效治愈率,明显减少局部复发,延长进展期患者的生存期及提高生活质量。对于多器官转移的肠癌,需结合不同转移器官的生物学特点、预后、治疗敏感性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此类复杂病例需要在多学科协作(MDT)的模式下评估不同治疗策略的利弊,为患者选择最佳治疗等。为此,医院MDT团队为您带来一例乙状结肠腺癌伴多器官转移的多学科病例诊治分享。

病例详情

基本情况

患者,女,34岁;

主诉:便血6+月;

既往史:1+月前行剖腹产,无内科疾患;

个人史:无;

家族史:外婆、母亲、舅舅均为结直肠癌。

入院初步检查

体格检查:PS-。

辅助检查:CEA.00ng/ml;UGT1A1*86/6型;血常规和肝肾功、心电图正常。

肠镜检查:降乙交界菜花样新生物,侵犯肠壁一周,肠镜不易通过。

肠镜病理:腺癌。

K-RASexon基因检测:1、13密码子野生型,BRAFve野生型。

影像学检查:

腹部或其他部位增强CT、MR、超声结果:胸部CT正常;腹部异常CT见下。

影像学检查

诊断结果

乙状结肠腺癌伴同时性肝转移(cT4bN+M1a,IV期);PS:1;CRS:3分

点击下方,参与投票

第一次MDT讨论

胃肠外科:原发灶乙状结肠癌局部分期晚,累及子宫(cT4bN+),联合脏器切除可达R0,目前无严重肠道并发症,建议新辅助治疗后和转移灶行同期手术。

肝胆外科:肝转移灶数目为6枚,无肝外转移,技术上为可切除,治疗目标为R0,但CRS评分为3,且肝转移灶数目超过5枚,属肿瘤学行为不良,建议新辅助治疗。

肿瘤内科:同意胃肠外科和肝脏外科意见,有新辅助化疗指针,虽KRAS/BRAF基因野生型,根据EPOC研究,考虑首选FOLFOX方案,暂不选择靶向治疗。

放疗科:本例患者原发灶部位为乙状结肠,对子宫侵犯,虽结肠癌术后局部复发风险低,如考虑缩瘤,患者体能状况好,可以考虑放化疗,增加R0切除率,但如果退缩后不会改变手术方式,可以考虑现行化疗,根据化疗方案再决定局部增加放疗。

诊疗经过

.0-.04:FOLFOX6×3cycle,SD。

.05-.07:西妥昔单抗+FOLFOX6×3cycle,SD。

原发灶症状:腹痛、便血症状明显改善;ECOG评分改善为0分;CEA明显下降;影像学检查肝脏及乙状结肠病灶未见明显变化;

不良反应:皮疹Ⅰ度,乏力、食欲下降Ⅰ度。

治疗过程CEA变化趋势:

CEA变化情况

疗效评价:SD。

治疗过程病灶变化情况

下一步治疗策略讨论(疾病未进展):

换用二线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化疗;

FOLFOXIRI联合靶向;

原发灶和转移灶手术治疗;

原方案化疗基础上肝内病灶射频和原发灶放疗。

.07.1行左半结肠切除、淋巴结清扫+左半肝切除+肝脏转移癌射频消融术+胆囊切除术。

术中见:肿瘤位于降乙结肠交界处,累及管腔4/5周,侵出浆膜,肿瘤大小约6*7*6cm,菜花状、中间有溃疡,系膜挛缩、其中触及质硬肿大淋巴结。子宫及双附件外观正常。肝脏左外叶及左内叶扪及多个质硬包块,术中B超证实肝左外叶及左内叶多个转移结节。

术中不规则切除左半肝,左内叶两个位置较深在肿瘤予射频消融。

术后病理:(降乙交界结肠)中分化腺癌,侵及浆膜下结缔组织。送检“近端”及“远端”均未见癌累及。未见脉管癌栓和神经侵犯。(淋巴结)“血管根部”淋巴结(1/9)及“肿瘤周围”淋巴结(/11)查见癌转移。5-10cm“淋巴结5枚及”10-15cm“淋巴结1枚未见癌转移。TRG:。MLHI(+),MSH(+),MSH6(+),PMS(+)

(左半肝)多个结节均为中分化腺癌,符合结肠癌转移。部分肿癌累及肝被膜。肝切缘未见癌累及。

术后治疗:

术后复查CT未见复发,

术后1月行FOLFOX6+C56周期,

每3月复查。

治疗过程CEA变化趋势:

CEA变化情况

.01.14腹部CT:子宫底上方盆腔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影,约6.9cm。

双侧心膈角区、右膈下、双侧髂血管旁淋巴结增大,乙状结肠及肝脏未见新发病灶。

CEA升高至9.1ng/ml。

.01.14腹部CT检查

盆腔病灶变化情况:

影像学检查

.0.10腹胀明显加重,伴排便困难,小便减少。

腹腔彩超示:大量腹腔积液。

肿瘤标志物CEA明显升高

.0腹部CT:大量腹腔积液,盆腔巨大肿块影,明显增大,约10cm。

CEA变化趋势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盆腔占位伴胸腹腔积液。

影像学检查

腹水脱落细胞检查:查见较多急慢性炎细胞,增生间皮细胞及少量异型细胞。免疫细胞化学:异型细胞EC(+),CEA(+),D-40(-),CR(-),符合结肠腺癌转移。

胸水脱落细胞:-。

症状和体征:PS分,腹胀,下腹坠胀,自己可扪及包块,下肢水肿(Ⅰ级)。

CEA变化趋势

第二次MDT讨论

下一步处理:

换二线化疗联合靶向治疗?

加用腹腔化疗?

卵巢转移灶切除?

第二次MDT讨论结论意见:患者复发转移部位为卵巢,结合文献和既往华西经验,卵巢转移不仅对化疗和靶向治疗欠敏感,与肝、肺腹膜转移有明显不同生物学特征,容易生长迅速,此类生长迅速的附件占位伴大量胸腹腔积液,不排除少见肿瘤综合征-“假梅格综合征”,手术后可能快速缓解胸腹腔积液,创造后续治疗条件,因此建议行腹腔探查+卵巢切除。

.03.08行“剖腹探查,卵巢巨大包块切除,子宫、双侧卵巢、输卵管切除,小肠部分切除、肠吻合,肠粘连松解术”

术中见:腹腔内有暗红色腹水约ml。巨大包块约5cm*15cm*15cm大小,似来源于右侧卵巢,包块侵犯距回盲部约0cm处小肠及其肠系膜,与子宫、双侧输卵管、左侧卵巢、直肠、乙状结肠粘连。盆底见个结节。

术中病灶

术中冰冻切片:(腹膜结节)送检为纤维脂肪组织,其中见个别性质不明的异型细胞,因冷冻制片不全,最后诊断待石蜡切片明确。(腹膜结节)查见腺癌。(盆腔包块)查见腺癌。

术后病理:(盆腔包块)中分化腺癌伴片状坏死,结合病史、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符合结肠癌累及。癌累及卵巢,未累及输卵管。脉管内查见癌栓。免疫组化检测示:肿瘤细胞CK0(+)、CDX-(+)、CK7(-)、ER(-)、PR(-)、WT-1(-)、TTF-1(-)。(子宫、卵巢)子宫慢性宫颈炎及宫颈内膜炎;呈增生期宫内膜改变;未见癌累及。左输卵管及卵巢未见癌累及。(部分小肠)部分小肠浆膜层纤维组织增生伴急、慢性炎细胞浸润,间皮细胞增生,未见癌累及。(系膜结节)送检主要为脂肪组织及增生、玻变之纤维组织伴急、慢性炎细胞浸润,间质血管扩张充血,未见癌累及。

基因检测:MSS,RAS/BRAF基因野生型,MGMT甲基化(-)。

影像学检查:术后3天CT提示胸腹水自然消失,术后1月CT提示肝肺新发病灶。

影像学检查

二线治疗:FOLFIRI+贝伐珠单抗,3周期PD。

三线治疗:CPT-11+C5SD半年后出现单发脑转移,行脑转移SBRT放疗后脑转移灶cCR。

四线:阿帕替尼(年11月)

死亡时间:.03。

病程回顾

病程回顾

病例小结

1.该患者初诊为可切除肠癌肝转移(KRAS/BRAF野生型),转移灶数目超过5枚,CRS评分为3,单纯新辅助FOLFOX6化疗后SD,但肿标有升高,调整方案为FOLFOX6+西妥昔单抗后SD伴肿标下降,行原发灶和转移灶同期R0切除,术后病理原发灶TRG,术后沿用术前有效的FOLFOX6联合西妥昔单抗,总体围手术期化疗周期数为1周期。

.患者复发以卵巢巨大占位伴大量胸腹腔积液为临床表现,MDT讨论认为考虑巨大卵巢转移伴假梅格式综合征可能性大,切除原发灶和术中可切除的盆底腹膜结节(枚),从肿瘤数量而言,仍属寡转移术后胸腹水快速消失,最终印证了“假梅格式综合征”诊断,最终患者从姑息手术中获益,复发后生存为年。肠癌卵巢转移的特殊生物学和临床特征,使其治疗策略不同于肝、肺,外科介入时机可以更积极。

3.该患者初诊在年,虽多次检测RAS/BRAF基因均为野生型,但对西妥昔单抗治疗一直欠敏感,如该病例发生在现在,可考虑加做HER或NGS检测协助分析西妥昔欠敏感的原因。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ONCO前沿所有。其他任何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合作联系邮箱:medical_live

talkmed.
1
查看完整版本: 肠癌案例乙状结肠腺癌伴多器官转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