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肠结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病案分享针药结合治疗饮热互结病案一则
TUhjnbcbe - 2021/8/7 1:59:00


  又是一个周二上午的门诊,*主任的门诊一如既往的繁忙,一个老患者满面笑容的走进来,我感觉非常奇怪:“您不是上周四刚看完*主任的门诊吗,药还没吃完,怎么今天又来了?”


  病人开心地说道:“药是还没吃完,今天主要是过来继续扎扎针,你看看我,眼皮、额头肿的是不是好多了?现在肚子胀的也好多了,能吃饭了,上周开的中药刚喝了4天,针灸了1次,效果太好了,今日专程来针灸的。”


  听了患者的话,我由衷地为患者感到高兴,同时内心深处再次为*老师点个赞,老师太神了。下面分享一下这个患者的病例。


  患者女,61岁,直肠中低分化腺癌,术后予以放化疗,间断服用中药治疗,近期于我科门诊就诊。自诉口干,不想喝水,恶心、吃不下饭,肚子咕咕叫,呃逆、腹胀,腹痛,易出汗,上眼皮肿,腿肿。


  等患者说完后,*老师仔细看了舌苔、脉象:舌暗,苔白,舌尖红,脉弦滑,重按无力。补充道:“腹胀是不是下午3、4点钟之间加重,大便还不太通畅?”


  病人答道:“是,您说的太对了,下午时候加重,大便也时干时稀的,干硬时不容易排出来,不干硬的时候也不容易排,感觉排便无力,还粘马桶。”


  四诊合参后*老师向我们讲解了患者的病情,患者病机属饮热互结、气虚湿盛、气滞血瘀。

病机分析:

1、湿邪、痰饮:
  肿胀可由湿、痰饮、水、气等引起,不同的部位、症状可以提示病邪性质、病变所在脏腑,《金匮要略》里说得非常明确,比如痰饮、溢饮、支饮、皮水、风水、正水、石水等,本患者上眼皮肿、腿肿、恶心、大便粘马桶、舌苔白均说明了湿邪的存在,与脾密切相关;另外还有痰饮,《金匮要略》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患者经常肚子咕咕叫,符合上述表现,痰饮存在。

2、热邪、火邪:


  这个比较隐蔽,口干不能全面说明问题,因为饮邪存在时,气机不畅,津液不能正常敷布,也会导致烦渴、小便不利,比如五苓散证,本例患者的热邪、火邪还体现在呃逆、腹胀、下午三、四点加重,大便时干,这些都说明了与火、热有关,且热在阳明胃经,尤其是下午三、四点,这个属日晡时加重,另外额属胃,患者额头肿,这都与阳明病特点相符。

3、气虚:


  患者脉重按无力,易出汗,排便无力,都说明了气虚证的存在;

4、气滞血瘀:
  患者腹痛、腹胀,舌质暗,脉弦,属肝郁气滞血瘀。


  结合患者原发病及以上几点,患者病位主要在脾胃肝,病因包括湿、痰饮、热、瘀、虚,病机属饮热互结、气虚湿盛、气滞血瘀。*老师的讲解还是一如既往的简洁明了,一针见血,让我们茅舍顿开。具体治疗如下:

中药:柴胡15g 防己15g 炒*芩10g

川椒10g 茯苓30g 生*芪30g

菝葜10g 莪术10g 酒大*10g

壁虎15g 葶苈子10g 炒白术10g

水煎服,日一剂

针灸:抖腹直肌针刺双期门、水分、左大横、腹结、府舍

按语:
  上述方剂共12味中药,真正做到了药简效宏。由己椒苈*丸、防己*芪汤加减而成。两方均出自于《金匮要略》。
  己椒苈*丸见于《痰饮咳嗽病脉证篇》,原文“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丸主之”。
  本方病证以痰饮与热互结,积聚肠间为主要病机。痰饮与热聚于肠间,一则阻滞气机,痰饮不化,津液不能正常敷布,致腹满、肠鸣、肿胀、口干等病症;二则热邪蕴于肠道,致大便干结;因肠道有水饮,也可时时腹泻。
  方中防己、椒目、葶苈子均可以利水。其中防己长于清湿热通络,椒目消除腹中水气,葶苈子能泄肺消除痰水,辅以大*泻热通便。全方可攻逐痰饮,清热通便。与该患者饮热互结病机一致。
  防己*芪汤见于《水气病脉证篇》,原文“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芪汤主之”。另外在《痉湿喝病脉证篇》中原文“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芪汤主之”。一者风水,一者风湿,水与湿,虽名不同,但性质相似,湿为水之渐,水为湿之积,二者并无实质上的不同。故名虽二,实质一也。
  本方病证以表虚不固,水湿郁于肌表为主要病机。由肺脾气虚引起,肺气虚,则表不固,易出汗;脾气虚,水湿不能运化,故身重;脉浮可由风邪中于肌表引起,易可由气虚引起。
  方中以*芪益气固表、利水消肿;防己祛风除湿;白术健脾祛湿,即可助*芪益气,又可助防己祛湿;甘草和中健脾,培土制水。全方可益气祛风,健脾利水。该患者虽无脉浮身重表现,但气虚湿停病机一致,故异病同治。
  两方合用可攻逐痰饮,益气祛湿,清热通便,又辅以柴胡疏肝理气,*芩加强清热祛湿,茯苓健脾利水,莪术活血化瘀,壁虎抗癌消癥,菝葜除湿解*。全方合用,共奏攻逐痰饮,益气祛湿,清热通便,理气活血等作用,效果显著。
  除了汤药外,还采用了针灸疗法,首先通过抖腹直肌调畅气机,接着针刺双期门、水分、左大横、腹结、府舍以健脾疏肝通腑理气,祛湿泻热,针刺结束后患者腹胀腹痛症状就明显减轻。
  这是*老师常用的一套针法,适用于水热互结证候,无论何种疾病,只要具有腹胀,水肿,大便干等热邪与饮邪互结所引起的症状均具有较好的疗效。
  其中期门为肝经募穴,位于胁肋部,具有疏肝健脾、和胃降逆之功效;水分穴有和中理气、分利水湿之功,《针灸聚英》:当小肠下口,至是而泌别清浊,水液入膀胱,渣滓入大肠,故曰水分;大横穴物质为腹结穴传来的水湿云气,后因受脾部外散之热,水湿云气胀散而形成风气,其运行方式为天部的横向传输,故名“大横”;腹结穴的意思是指脾经的气血在此集结,该穴的气血物质为地部的脾土和经水以及少量气化之气,其中脾土降于穴周,经水流穴外,气化之气则上行大横穴,两穴均具有健脾祛湿功效;府舍健脾理气,散结止痛,《针灸甲乙经》有:“足太阴、阴维、厥阴之会,此脉上下入腹络胸。”犹如内府元气储藏之宅,在腹结穴下3寸,为脾气聚居之处所,故名府舍。疝瘕,髀中急痛,循胁,上下抢心,腹痛积聚,府舍主之。
  中药与针刺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两种重要手段,二者各有所长,《素问·移精变气论》所说“病形已成,乃欲微针治其外,汤液治其内”,针药结合,脏腑经络同治往往会取得较好的效果。*老师在临床工作中就常常运用针药结合治疗各种肿瘤—首先通过针刺疏通道路,在经络通畅的基础上,药物能够更好吸收和发挥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作者:北京中医院针灸微创肿瘤科 张巧丽

告患者书:

1
查看完整版本: 病案分享针药结合治疗饮热互结病案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