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肠结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循肠论道晚期结直肠癌MDT学苑第一期圆满
TUhjnbcbe - 2022/6/8 13:40:00
北京治皮炎最好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11252.html

年3月27日,循肠论道——晚期结直肠癌MDT学苑第一期活动以线上形式顺利召开。

疫情之下学术热情不减,晚期结直肠癌领域MDT精英团队引领学术新热潮!4家MDT诊疗中心探索论道,6位权威专家倾情助阵,为大家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权威助阵拨云见日

会议伊始,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潘志忠教授为会议致辞。潘教授提到:MDT诊疗在欧美国家已广泛开展,近20年来尽管肿瘤MDT在国内快速发展,但普及率仍有待提高,希望各位同道通过MDT的探索积极推进晚期结直肠癌领域的规范化诊疗。

潘志忠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本次会议专家阵容强大,特别邀请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功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芳教授、医院马冬教授、医院潘卫东教授、医院谢佩怡教授携手组成MDT天团,共同见证4组MDT精英团队的高光时刻!

陈功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马冬教授

医院

潘卫东教授

医院

谢佩怡教授

医院

王芳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线上对决同样精彩

本次循肠论道——晚期结直肠癌MDT学苑赛制模式分为“肠所欲言”和“从肠计议”两大环节,MDT精英团队们通过激烈的学术观点碰撞,共话晚期结直肠癌领域规范诊疗。

第一环节肠所欲言-MDT规范流程分享

4组MDT精英团队分别针对本中心晚期结直肠癌MDT诊疗流程进行了分享。

医院正逐步形成以腔镜微创手术为核心的胃肠道肿瘤综合治疗模式,作为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在业内比赛中多次取得佳绩。

医院每年服务众多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受到当地媒体的精彩报道,在MDT相关比赛中亦有卓越表现。

广州医院胃肠肿瘤MDT是卫计委首批MDT工程推广中心、入选广东省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典型案例、国家消化系统医院。

医院通过中西医结合进行MDT规范化治疗,是全国MDT示范推广单位之一,凝聚各专科智慧,为患者带来规范、一体化诊疗。

第二环节从肠计议——MDT诊疗案例探讨

本环节共4轮,团队以车轮战的形式两两配合完成,充分拓展团队诊疗思路,促进团队间的相互交流与切磋。

第一轮

医院

vs

医院

医院胃肠MDT团队首先登场,分享了1例乙状结肠癌伴肝、盆腔转移患者。该患者RAS、BRAF基因检测为野生型,pMMR,临床危险评分(CRS)3分,肝内S4/5、S6、S8多发转移瘤。MDT团队讨论后认为暂不可切除,需要化疗联合靶向转化治疗,行同期手术,以达到无疾病状态(NED)。经6个疗程的西妥昔单抗(CET)+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FOLFOX)治疗,患者达到部分缓解(PR)。

MDT诊治认为可切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由于术后出现淋巴结转移,给予6个疗程的CET+FOLFOX,并使用CET+5-FU维持治疗。期间出现循环肿瘤DNA(ctDNA)转阳,经4个疗程的CET+FOLFOX治疗转为阴性,继续使用CET+5FU维持治疗至今。目前,该患者维持NED。

医院针对该患者治疗目标及策略、后续维持治疗等问题进行了回答。他们认为,针对该患者需要评估肠梗阻发生风险、能否经转化治疗实现良好结局。维持治疗时应观察患者的*性反应并监测疾病的复发转移。

本轮讨论结束,陈功教授和潘志忠教授分别对医院进行了提问。陈功教授首先提出患者出现肠梗阻如何处理?潘志忠教授随后问到,腹膜癌术中HIPEC的适应症是什么,患者是否需在术中再进行一次HIPEC?医院在回答中提到,患者治疗前存在完全性肠梗阻,应先处理肠梗阻,在MDT指导之下先切除原发灶,并对肝转移灶、淋巴结等相关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患者存在不全性肠梗阻,考虑开展内镜下植入支架,之后以全身治疗为主。另外,只有结直肠癌转移合并腹水的患者才需要进行HIPEC,要慎重进行预防性HIPEC。

提问结束后,潘志忠教授对医院进行了点评,潘教授指出应通过影像学结合症状分析肠梗阻发生风险,通过MDT讨论决定患者多阶段治疗目标、方案。

第二轮

医院

vs

广州医院

医院分享了1例乙状结肠癌伴肝转移患者。该患者KRAS、NRAS、BRAF、ERBB2基因检测为野生型,MSS。胸腹部增强CT显示肝内多发病灶。故第一次MDT讨论认为先行全身治疗,给予5Fu+亚叶酸钙+伊立替康+奥沙利铂(mFOLFOX6)方案、以及两药联合CET,同时行两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CT显示肝转移灶缩小、双侧附件增大,内窥镜检查见菜花样肿物且内镜无法通过。

第二次MDT诊治,NGS全panel基因检测显示存在KRAS突变,给予三药化疗+贝伐珠单抗(BEV),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术后给予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FOLFOXIRI)+BEV。经治疗,患者CEA和糖类抗原19-9(CA)均降低,CT、MRI、内窥镜显示原发灶明显缩小、肺部无明显转移、菜花样肿物内镜可通过。第三次MDT认为可达到NED,行腹腔镜乙状结肠根治+肝转移瘤切除术。目前患者经维持治疗达到疾病稳定。

广州医院针对提问发表自身观点。影像科认为第一次MDT仍需通过MRI确认盆腔是否有转移;第二次MDT需MRI确认双侧附件病变或转移。病理科指出,第一次MDT仍需ctDNA检测评估。放疗科方面认为,第一次MDT建议患者以全身治疗为主,同时针对肝转移灶给予靶向联合两药/三药治疗;第二次MDT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评估梗阻发生风险,若出现外科急症,需暂停内科治疗并转入外科,若无,可换用FOLFOXIRI+BEV治疗。外科方面,第一次MDT暂不考虑手术切除;第二次MDT建议先切除原发灶解除梗阻,然后换用FOLFOXIRI+BEV。

本轮讨论结束,谢佩怡教授和潘卫东教授分别针对广州医院进行提问,谢教授首先提到如何进行疗效评估,特别是影像学方面?潘教授谈到,对于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后消失的病灶如何处理?广州医院在回答中指出,影像学常用疗效评估手段有CT、MRI、PET-CT;对于消失病灶会切除。

马冬教授点评广州医院,称赞整体表现非常精彩,内、外科等多学科的回答有理有据。

第三轮

广州医院

vs

医院

广州医院分享了1例转移性结肠癌患者。肝内多发病灶,最大直径约6.5mm。

第一次MDT讨论认为,该患者肝转移灶潜在可切除,为了达到NED,给予三药化疗转化治疗。经4个疗程的FOLFOXIRI治疗,患者达到PR,但肝转移灶仍无法达到R0切除。

第二次MDT给予5个疗程的FOLFOXIRI治疗,患者达到PR,肝转移灶可达到R0切除,行腹腔镜辅助左半结肠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开腹左半肝切除+右肝转移瘤切除+胆囊切除术。术后未见肝转移灶残留或复发,给予患者3个疗程的mFOLFOX6治疗,CT、MRI未见肝转移灶。术后调整为卡培他滨维持化疗,但复查显示CEA和CA升高,MRI显示肝内出现新发占位,治疗方案调整为FOLFIRI+CET。

医院各成员对病例表达了观点。影像学方面,第一次MDT考虑肿瘤分期为T4aN+M1;第二次MDT显示原发灶、肝转移灶缩小。病理学方面,第一次MDT只能看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需通过活检明确病理学类型。外科方面,第一次MDT考虑存在肝梗阻,优先进行转化治疗,若出现急性症状需外科干预;第二次MDT考虑原发灶可切除,需完善基因检测等确定肝转移灶是否可切除。

本轮讨论结束,王芳教授和陈功教授分别针对医院进行提问,王教授首先提到基因检测是否可使用不典型增生的黏膜内癌标本,若检测结果为阴性,临床是否会治疗?陈教授则是针对靶向药物的最佳使用时机进行了提问。对于以上问题,医院回答到,建议对基因检测阴性患者再次活检。如果有适的用靶向药物用于转化治疗,成功率更高。

潘志忠教授对医院进行点评,认为他们MDT诊疗流程规范,对于诊断评估以及治疗目标、治疗策略的制定基本正确,方案选择有指南依据,建议根据肠镜表现及实验室炎症反应指标检查,明确肠穿孔可能性及治疗方案,且要对患者机体情况进行评估。

第四轮

医院

vs

医院

医院的团队分享了1例乙状结肠癌伴肝、淋巴结转移患者。该患者为腺癌,BRAF/KRAS/NRAS/PIK3CA基因检测为野生型,CRS3分,肝S8转移灶左右径×前后径×上下径约4.1cm×5.3cm×4.5cm。

MDT讨论认为,影像学显示肝内转移灶大,考虑进行术前新辅助治疗,方案为4个疗程CET+FOLFOX6,治疗后MRI、CT显示,直肠上段、肝S8段肿瘤均缩小,达到PR。待患者同意手术后,行下行手术+肝脏微波消融,术后采用3个疗程的原方案化疗,未见复发、淋巴结明显变化。内科认为需要继续CET+FOLFOX治疗,介入科认为还需对肝转移灶二次消融。

医院各成员发表自身观点。影像学方面认为仍需要通过MRI、胸部增强CT确认肝转移灶数目、是否有肺部转移。病理方面,除了活检,仍需要进行MMR、HER2检测。肿瘤内科认为,该患者CRC3分,可考虑术前给予CET+FOLFOX,术后继续原方案治疗。外科方面,结合直肠肿瘤位置和肝转移情况,考虑同期切除。

病例分享结束,谢佩怡教授和潘卫东教授分别针对医院提问,谢教授首先提到,指南推荐使用直肠癌MRI结构式报告,影像科需要将哪些复发转移危险因素提供给临床?潘教授问到,伴有肝转移的患者,是选择同期切除还是分期切除,如何看待先切除肝转移灶?医院回答,影像科会将病理分期(T3或T4a、T4b)、CRM阳性、中上段直肠癌、侧方淋巴结等危险因素提供给临床。先切除肝转移灶还是肠内原发灶需要由MDT团队基于影像学证据讨论。临床中以先切除原发灶为主,对于肝内肿瘤负荷大、原发灶控制较好的患者,可选择先切除肝转移灶以减小肿瘤负荷。

在本轮比拼中,马冬教授对医院十分赞赏,称其回答问题完整、参与度高,MDT诊疗规范。

第三环节非同循肠——领域大咖秀

在本环节中,潘志忠教授为我们带来了结直肠癌MDT临床实践分享。潘教授指出,MDT由多学科团队组成,采用固定时间、固定场所,在不同阶段、针对不同情况的患者提供最佳方案,给医疗机构、团队成员、患者带来多方面优势。结直肠癌MDT的主要诊疗对象是晚期结直肠癌伴肝、肺转移及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医院自7年规划MDT团队,建立单病种管理制度,其有效运行需要保证单病种、通过高级别循证证据指引临床决策、志同道合的团队、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等,涉及的学科包括结直肠外科、影像科、病理科、放疗科等。MDT需要对患者分析预判,包括肿瘤生物学行为、临床分期、发展趋势等;对患者分类,可否达到NED、转化治疗是否能达到NED等;总体体现全程管理理念,分阶段实施,根据随访调整治疗方案。

目前,国内MDT医院设备老旧残缺、普及率有待提高、开展经验不足、随访追踪不足等问题。未来还需要建立保障制度、加大投入、通过互联网开展远程MDT。

中华结直肠癌MDT联盟作为一个全国性的专业学术平台,已覆盖28个省、市、自治区,吸引名成员加入,始终秉持“智慧,智汇、智策”,旨在推广并提高国内结直肠癌MDT、服务医生、造福患者。

经过3小时的激烈角逐,医院最终晋级,医院、广州医院、医院获评“优秀团队”。

会议尾声,潘志忠教授对4支MDT团队给予高度肯定,并指出本次比赛是非常好的切磋学习、共同进步的机会。团队间思维碰撞,各抒已见,有助于推动MDT的普及、突出MDT的优势。专家提问点评环节的点睛之笔,更是让各组团队受益颇丰。

循肠论道-晚期结直肠癌MDT学苑

精彩待续……

更多会议内容

敬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循肠论道晚期结直肠癌MDT学苑第一期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