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西新闻12月18日电(许钰琦)地处大石山区,人均耕地不足0.6亩,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30.13%,村民纷纷跑到外面务工……“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正是脱贫攻坚前,南宁市马山县加方乡琴让村的真实写照。但如今,走进琴让村却看到,越来越多在外务工的村民返回到家乡发展产业,村子里满是烟火气息和欢声笑语,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从贫困村蝶变成“吸引村民纷纷返乡”的乡村振兴新村,琴让村的可喜变化得益于南宁市税务局的定点帮扶。
图为税务干部到黑山羊养殖基地与蓝修文共同探讨黑山羊养殖状况。许钰琦供图
“以前的琴让村和广西绝大多数的贫困村一样,一没产业,二没路。”南宁市税务局派驻琴让村的第一书记蓝修文说道。
围绕“不脱贫不收兵”的工作目标,南宁市税务局、马山县税务局与当地村干部开始一起谋划琴让村的脱贫计划。同时,税务部门多次深入琴让村开展扶贫调研,到贫困户家中问需问策。
“要是能修一条连通上榄屯和下榄屯的路就好了。”在入户走访中,税务工作人员不止一次听村民提及这个愿望。原来,直线距离不到1公里的上榄屯和下榄屯之间隔着一座山,尽管两个屯各自都修建有直通乡道的水泥路,但彼此却没有直通的路,平时除了通过山间的羊肠小道步行往来,只能绕山行车10多公里。
要想富,先修路;道路通,百业兴。在税务部门等帮扶单位的协助下,修路经费很快就到位了。同时,因为通屯路的修建涉及部分农户的土地,税务工作人员又挨家挨户与村民进行沟通,调整了原先的修路计划,尽量少占用村民的耕地,赢得了村民的支持。
2个多月后,一条长1公里、宽4.5米的通屯路在琴让村顺利建成。通路后,村民出行方便了,脱贫致富的意愿和动力也显著提升。
道路修好后,南宁市税务局根据当地种植旱藕的传统,决定带领群众发展旱藕粉加工产业,创办村集体经济。于是,村里的第一个合作社——马山县加方乡山琴种养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合作社采取“种植-回购-深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生产模式,发动农户种植旱藕,并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培训和指导。合作社不仅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和收入,而且也增加了村集体经济的收入,村集体每年从旱藕粉厂得到3万多元的经济收入。
南宁市税务局还与村干部带领村民利用周边山地发展起旱藕加工、桑蚕养殖等产业,在帮助村民实现持续增收的同时,带动全村实现集体收入27万元,全村户人全部脱贫摘帽。
琴让村第一书记蓝修文带领村民拍摄黑山羊宣传微视频。许钰琦供图
随着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在南宁市税务局、马山县税务局的带领下,琴让村继续优化产业结构,探索了蔬菜种植、黑山羊养殖、黑山猪养殖、一体化牧草种植无土栽培等更多元的产业,真正实现产业兴旺,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提供持续有力的保障。税务部门还帮助琴让村扩建产业路。琴让村逐步形成了黑山羊养殖与旱藕粉加工双轮驱动的产业经济新格局,脱贫成果得到巩固。
此外,税务工作人员还利用税务专业知识,充分发挥税务部门优势,开展税收助农工作,向扶贫企业和村民开展小型微利企业减免、农业企业所得税减免、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等优惠*策宣传,解答各类税收问题,助力琴让村乡村企业充分享受各类税收优惠*策。
“作为琴让村的后盾单位,我们税务部门下一步除了继续发展好产业之外,还将帮助琴让村村民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为琴让村乡村振兴作出新的贡献。”蓝修文说。(完)